跨境头条
目前的关于知识产权侵权的立法至少存在以下疏漏。 第一,关于清除影响。事实上,不仅在《着作权...
目前的关于知识产权侵权的立法至少存在以下疏漏。
第一,关于清除影响。事实上,不仅在《着作权法》,在《商标法》《专利法》领域也存在因侵权行为对权力人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,如对商誉的损坏、对消费者的误导等。我国《专利法》第五十九条规定:“假冒他人专利的,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,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纠正并予公告。”编者以为,这里规定的由管理专利部门进行的“公告”,在性质受骗然是一种行政处分办法,但其目标是清除影响,毫无疑问是应当由侵权人来承担的一种民事责任。关于清除影响这一责任形式的要件,本书以为除行为的违法性外,还应该包含在客观上造成了不良影响,以及侵权行为与不良影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。
第二,关于赔礼报歉。毫无疑问,这一责任形式存在的依据是对人身权益保护的需要。我们知道,在知识产权中除商标权没有人身性权力外,着作权、专利权都包含人身权。
添加客服微信,获取相关业务资料。